小编在和很多小伙伴聊天时,常常发现很多人会混淆电镀和电铸工艺,仅仅因为很多时候表面呈现亮洁的金属色就断定是电镀工艺。那什么是电铸工艺?电铸是俄国学者Б.С.雅可比于1837年发明的。最初主要用于复制金属艺术品和印刷版,19世纪末开始用于制造唱片压模,以后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01电铸是什么?
电铸是指在芯模上进行电沉积,然后分离以制造(或复制)金属制品的工艺。我们能够见到的相关产品的电铸部分就是它和芯模已经分离出来部分,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金属标识。它的基本原理和电镀相同。但是,电镀时要求得到与基体结合牢固的金属镀层,以达到防护、装饰等目的,而
电铸层要和芯模分离,其厚度也远大于电镀层。
02工作原理与工艺流程
把预先按所需形状制成的原模作为阴极,用电铸材料作为阳极,一同放入与阳极材料相同的金属盐溶液中,通以直流电。在电解作用下,原模表面逐渐沉积出金属电铸层,达到所需的厚度后从溶液中取出,将电铸层与原模分离,便获得与原模形状相对应的金属复制件。
电铸的工艺流程可分为:原模的选择与制作、电铸前处理、电铸和电铸后处理四大部分。
1.电铸前处理: 选择芯模——表面清洁——除油——镀覆分离层——镀覆导电层——水洗清洁
2.电铸: 制作芯模——复制一级模具——复制二级模具——复制三级木模具——复制量产模具 ——电铸生产——电铸件脱模——电铸后加工——品质检查——成品入库
3.电铸后处理包括衬背和脱模,衬背用于加固电铸制品,避免脱模或后续加工时损坏。
4.电铸件修饰及表面处理
图纸→清洗钢板→电解除油→刷绝缘油墨→烘烤→出菲林→感光显影→镀镍→镀铬→取货→刷胶→换膜 →QC→分条 →擦胶→覆膜→包装
03工艺特点
优点:
1.能准确的复制出表面轮廓和微细纹路,能进行超精密加工、容易加工出形状复杂的零件;
2.外观精美,色泽稳定,耐蚀耐候;
3.可将难以甚至不能进行的内型面加工转变为容易进行的外型面加工,从而可大大提高加工零件的精度;
4.能得到纯度很高的金属制品、多层结构的构建,并能把各种金属、非金属部件拼镀成一个整体;
5.对电铸零件的尺寸原则上没有限制。
缺点:
1.芯模的制造技术要求高,往往要精密机械加工及照相制版等技术;
2.脱模困难;
3.在复杂型面的芯模表面难以得到厚度均匀的电铸层;
4.由于电铸层对芯模表面的复制性好,使其表面上的划伤等缺陷也会复制到电铸产品上;
5.加工时间长 ,生产周期长(薄壁件除外)。
04应用
1.被用来制造形状复杂、精度高的空心零件,如
波导管等;
2.复制精细的表面轮廓;
3.广泛应用于手机按键、数码按键、摄像头装饰、电脑导光板、汽车车灯、道路反光板、DVD、音响、玩具、模型等。
05电铸与电镀的区别
二者同属于
电沉积技术 ,主要区别是:
电镀是研究在工件上镀覆防护装饰与功能性金属镀层的工艺,要求镀层和产品良好附着,而电铸是研究电沉积拷贝的工艺以及拷贝与芯模的分离方法、厚层金属与合金层的使用性能与结构,要镀层和模具易分离。
06工艺异常及分析
1.毛刺:开始时电流密度过大或电铸液混浊。
解决方法:采取先小后大降低电流密度及过滤电铸液。
2.镀层龟裂:电铸液中金属或非金属的杂质太多,pH值不正常。
解决方法:过滤或处理电铸液,调整pH值。
3.边缘发黑:电流密度过高,特别是开始时的电流密度过高。
解决方法:降低电流密度。
4.镀层起壳:电流密度和电铸液温度过高,导电层或(脱模层)有杂质。
解决方法:降低电流密度和电铸液的温度或重镀导电层(或脱模层)。
5.镀层有砂眼:十二烷基硫酸钠含量不足或pH值偏高。
解决方法:适当增加十二烷基硫酸钠含量,并降低pH值。
本篇文章部分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